紅葉李 親戚家的後山上,有一大片紅葉李樹林。每當農曆的端午節前後,就是紅葉李果子成熟的時節。這時候,我們就可以美美的享受著它的獨特味道了。 紅葉李的葉子常年呈紫紅色,在春季開花,花朵呈白色或淡紅色,花期較長,可達一個月之久。它的花朵密集,花型優美,花香濃鬱,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。紅葉李的果實呈圓形或橢圓形,成熟時呈紫紅色,果肉多汁,味道酸甜可口,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。 紅葉李因其獨特的色彩和形態,常被用於孤植、群植,能夠襯托背景,增添景觀的層次感和色彩對比。紅葉李的枝幹為紫灰色,嫩芽淡紅褐色,葉子光滑無毛,這些特徵使得紅葉李在園林中成為吸引眼球的焦點。在我所居住的城市裡,路中間的綠帶裡,休閒的公園裡,農戶的庭院外,隨處常見它的身影。 這一片紅葉李林地,原先是當地的耕地,為了支持國家工程的建設,地勢低的農民搬遷到了別的地方,這一片地就空閒了下來。 為了涵養水分,土地被種上了林果,也許一開始準備賣錢的,後來可能它的產量及口感不甚上佳,就成了周圍留下來的人們口中的美味。 漫步在這紅葉李的樹林中,累累的果實令人陶醉。它們的果實在枝頭悄悄綻放,宛若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紅寶石,鑲嵌在紅紅的葉片之間。陽光透過樹梢的縫隙,灑在這些小巧的果實上,使得它們閃耀著迷人的光澤,彷彿是大自然賦予的一抹溫柔的胭脂。成熟的果實飽滿而圓潤,色澤由深紅漸變為紫羅蘭,它們靜靜地懸掛在枝頭,散發著淡淡的甜香,吸引著鳥兒和行人的目光。我們在這些果實間穿梭,採摘那些最鮮豔的果實,品味著自然的饋贈,感受著豐收所帶來的喜悅與滿足。 紅葉李的枝幹曲折有力,它不挑泥土,在任何環境下,都能茁壯成長,彷彿蘊含著無盡的生命力,它們在四季更迭中變換著色彩,講述著屬於自己的故事。 漫步於紅葉李林間,耳邊傳來鳥兒的啁啾聲,眼前是層層疊疊的紫紅色葉片,壓彎了枝頭的果實甜香,更是沁人心脾,摘一顆放入口中,酸甜可口,此情此景,彷彿一幅動人的詩置身之中。 好的東西總是會不知不覺中令人上頭,猛然間,口齒已醉。看看籃中,已摘了不少。就準備打道回府了。 這一片紅葉李的存在,不僅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亮色,更引發了人們對生命、對時間的深深感慨,這是淅川移民的奉獻精神的縮影。淅川的移民造福了國家,這片樹林也造福了當地留下來的百姓。 無論環境如何變遷,只要心中有愛,就能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之美。遠走的移民,美味的紅葉李,都是一道獨特的美麗...
榴槤蜜(Artocarpus brevipedunculatus) 前幾天收到朋友寄來的奇怪水果,名為榴槤蜜(Artocarpus brevipedunculatus)。我心想吃過榴蓮,吃過菠蘿蜜,但這榴蓮蜜可真是頭一回聽說。 那這榴槤蜜到底是個啥?難道真的如它名字一樣是榴槤和菠蘿蜜雜交而成的?牠吃著是更像榴槤還是更像菠蘿蜜?會不會也像榴槤一樣臭? 榴槤蜜,是一種桑科植物中非常罕見的熱帶雨林常綠樹種,可長25公尺。它是菠蘿蜜和麵包果的表親。原產於婆羅洲北部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和印尼。尤其是馬來西亞,是當地很受歡迎的水果之一,通常是從野外採集的。 目前主要栽植於中國東南亞地區 ,僅在海南瓊海、三亞、陵水等地有少量種植。在台灣沒有種植基地,主要是植物育種對氣溫要求高,本島培植較不適合。 榴蓮蜜味道 榴槤蜜被認為是最美味的阿託卡布之一。水果可以生吃。這種水果的果肉鮮橙色的,芳香多汁,十分柔軟,輕輕的咬上一口,先感受到榴蓮蜜果肉吹彈可破的絲滑,接著被洶湧的甜衝擊,讓人欲罷不能。 它是真的甜!很甜!非常甜!比榴槤和菠蘿蜜都要甜!甚至會有種被甜到齁的感覺! 如果你跟我一樣常吃榴蓮,那在吃榴槤蜜過程中其實幾乎感覺不到什麼榴槤氣息的存在,你會覺得牠吃起來更像菠蘿蜜,但又沒有菠蘿蜜那樣重的纖維感,口感更綿軟一些。 但神奇的是在下嚥的瞬間,又會恍惚口中的到底是榴槤還是菠蘿蜜?下嚥後,回味卻是榴槤味兒的。不過對於那些對榴槤味道敏感的朋友來說,也可能是另一番滋味吧。 注意!榴槤蜜不是純果肉,中間是有核的!雖然看起來果核有些大,但是它的果核煮熟後是可以吃!煮熟後的果核吃起來口感像栗子和菱角,很鮮,微微一點甜,有菠蘿蜜的香味,完全不會覺得苦澀。 聽說冷凍後的榴槤蜜更好吃,口感和味道就像冰凍起司一樣,大家也可以試試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