柔弱斑種草花朵 自從多年前在頤和園第一次見到柔弱斑種草,就喜歡上了這種春天開放的小野草。 知道為什麼叫做柔弱斑種草。因為它的莖桿長得非常細弱,看起來好像輕輕一碰就會倒下一樣,因而得名。但事實上它並不柔弱,相反其生命力非常強大,在惡劣的環境也能快速成長,因此無論在荒野路邊、山坡草叢、公園一角,你都能看到它。 這種紫草科的小草(chinense),會開出淡藍色的小花,體型極小,數量不多,經常數朵藍花攢在一起,像撐起一把小藍傘,十分有趣。花謝後會長出腎形的小堅果來。但在碩大的葉子麵前,花朵和堅果顯得尤其細小。 柔弱斑種草的葉子呈匙形或倒披針形,更形象可以描述成「皺波狀」。就是皺皺的波浪紋,這些學術術語真可愛啊。彷彿賦予了波浪一種性格,賦予了斑種草葉片一種動感。 這種草的葉子長得特別翠綠鮮嫩,在過去也是民間百姓常吃的一種野菜,可以用來炒食、涼拌、做湯、做餡、熬粥等均可,味道獨特,而且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,這是許多栽培蔬菜不能相媲美的。 它不僅是優質的野菜,同時還有神奇的藥用功效,其藥用全草,具有解毒消腫、清肺止咳、利濕止癢等多種功效。柔弱斑種草對咳嗽、咳喘、肺炎、氣喘、痔瘡、咽喉腫痛、瘀血腫痛、吐血、毒蛇咬傷、濕疹等多種病症均有一定的功效。由於柔弱斑種草對咳嗽比較有用處,於是又被老一輩稱為“咳嗽草”,生活中用處大。
老舊的磚牆上長出了植物 在老舊的磚牆上,一株植物悄悄生長。那磚堆砌的牆面,滿是歲月的斑駁,縫隙間填塞著時光的塵埃。而它,就在這看似毫無生機的罅隙中,倔強地探出了頭。 起初,許是一陣風,許是一隻鳥,將它的種子攜來,不經意間遺落在這磚牆的縫隙。沒有肥沃的土壤,沒有精心的呵護,它卻憑藉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堅韌,開始了生命的旅程。 嫩綠的芽兒,小心翼翼卻無比堅定地頂開磚縫間的碎屑。那一抹清新的綠,像是黑暗中的希望之火,在堅硬的紅磚映襯下,顯得格外耀眼。它努力伸展著葉片,去捕捉每一縷透過屋簷的陽光,去承接每一滴偶然飄落的雨露。 隨著時光流轉,它漸漸長大。細長的藤蔓沿著牆面蜿蜒攀爬,像是在書寫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。葉片愈發繁茂,在微風中輕輕搖曳,似在訴說著成長的喜悅。而那點綴其間的橙紅果實,宛如顆顆晶瑩的瑪瑙,為這古樸的磚牆增添了幾分靈動與絢麗。 這株生長在磚縫間的植物,沒有溫室花卉的嬌艷柔弱,無需人們的悉心照料。它在惡劣的環境中,與風雨搏鬥,與貧瘠抗爭。它用自己的存在詮釋著生命的真諦:生命的力量,不在於所處的環境多麼優越,而在於內心對生長、對綻放的執著追求。 它讓我不禁思索,在生活的風雨中,我們或許也會遭遇困境,身處如同磚縫般狹窄、艱難的境地。但只要像這株植物一樣,懷抱著對生命的熱愛,堅守著內心的信念,便能在困境中尋得生機,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。於此磚牆之上,它是一道獨特的風景;於這世間,它是生命不屈精神的象徵。願我們都能讀懂它的故事,汲取那源自生命深處的力量。 我想,現在的自己也許就像這株磚縫間的綠葉,在無人問津的港口,默默開花,默默結果,不與群芳爭艷,只堅定的走在自己的路上,只留清氣滿乾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