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夾竹桃科藤本植物一一一球蘭(Hoya carnosa),其品種、形態、生長習性與栽培建議

球蘭(Hoya carnosa)常見花種

雖然立夏已過,但現在仍是許多植物的盛花期,也是屬於適合栽培的季節。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夾竹桃科藤本植物一一一球蘭(Hoya carnosa)


1)認識球蘭


1.1)球蘭形態

球蘭屬於灌木狀藤本植物,它的主桿枝條強壯,有鬚根,會攀爬,條件適宜,它能長到4,5米高,對花盆種植也很適應,口徑15厘米大小的普通花盆就能養一棵,盆栽的能長到60~100厘米高,配以60厘米左右的支架,可以盤成花柱形狀,也可以當垂吊植物來養,掛起來讓枝條自然落下,樹形似瀑布,主要做室內綠植。


1.2)球蘭葉子和花朵

球蘭的葉片肉質肥厚,葉面翠綠油亮,一年四季都是綠油油的狀態,很美觀。 開花後就更漂亮了,其花朵是由許多小花合圍而成的圓球形,呈五角星狀。

球蘭開花勤快,只要養護得當,花期能從春天持續到秋天,這段時間內會重複開花多次,單花花期可保持一周,複花速度快,尤其是春夏季,一個月開一波都有可能。 花量也很大,單枝就有好幾個花梗,開花的花梗不要摘掉,下次還會繼續開花。 常有花友說自家的球蘭,養幾年都不開花,有可能是品種的問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球蘭花朵會散發一股類似紅糖的甜香,香味比較強烈,氣味一次能持續一週左右。在一些花友看來是“臭味”,畢竟香到極致便是臭。小編認為只要花朵不是開太多,還是可以接受的。


2)球蘭的品種


球蘭的品種眾多,主要表現在花色和花形上,小編尤其喜歡以下兩款球蘭:


高斑雜匍匐球蘭(Hoya mathilde splash)

一款在國內外都相當受歡迎的高斑雜匍匐球蘭(Hoya mathilde splash),這類型的球蘭總是給人一種清新感覺。每當我心情不好時,欣賞它那精緻的花朵,很快就令人平伏心情緒。


“黑巴頓”(Hoya pubicalyx)

另一款是走「暗黑」風格的灌木型球蘭,它有個很霸氣的名字,稱為黑巴頓(Hoya pubicalyx)。它有著偏向黑紅色的冷艷色調,自帶高貴氣質,市面較為罕見,價格也不便宜。像這類暗黑系植物,在養花圈雖然比較小眾,但一直不乏喜愛者,像月季裡的“黑巴克”、多肉植物裡的“黑法師”,都深受歡迎。


3)球蘭生長習性與栽培建議


3.1)生長習性

球蘭之所以被歸類為“室內植物”,與它的耐陰、皮實有關,這種植物的生長、開花對光照要求不強,有散射光照射到就可以了,在室內靠近光源的窗台、陽台處種植也行,即使沒有直射光。 生性皮實,打理也簡單。


3.2)栽培建議

花盆

養植球蘭不要使用口徑太大的花盆,直徑15公分的小盆子就可以了,如果花盆空間太大,它會長葉不開花。

土壤

土壤最好是疏鬆、透氣性好、肥沃的園藝土,泥炭土、腐植土之類的很好。

光照

球蘭喜歡半陰、有散光照的生長環境,耐陰性不錯,室內陽台基本上都能滿足,南陽台、北陽台都可以養。

澆水

球蘭屬於多肉植物,莖、葉都是肉質狀的,能儲存很多水分,所以不需要經常澆水。春、秋、冬三季,每10天半個月澆水一次,夏天遵循「見 幹見濕」澆水原則。

施肥

如果在球蘭的開花期,光照足夠,還不開花,則需要每個月施用二次的含高磷肥料,以促進開花。

夏天和冬天都不用施肥。夏天擺放到涼爽、避曬、通風的地方,不被太陽曝曬就可以了。冬天溫度至小要維持在7,8℃以上,氣溫低於5℃容易凍傷,需及時搬回室內溫暖的地方養護。


4)總結


球蘭是夾竹桃科灌木狀藤本植物。品種很多,小編獨愛高斑雜匍匐球蘭(Hoya mathilde splash)和黑巴頓(Hoya pubicalyx)。如能適當設置支架,可長到4,5公尺高。你可以把它盤成花柱形狀,也可以設計成垂吊植物。是理想的室內綠植。

*球蘭的葉片和花朵也有欣賞價值

球蘭葉片肉質肥厚,常年葉色翠綠油亮。花朵則由許多小花合圍而成的圓球形,呈五角星狀。只要養護得當,花期能從春天持續到秋天,眼見花朵一波接一波地開放,而且數量眾多,場面十分壯觀。再者,其花朵會散發一股類似紅糖的甜香,香味比較強烈,如果受不了可以剪掉部分的花朵,或遠離它。

*球蘭養植容易

球蘭是室內植物,耐陰性強,擺放在室內近窗位置即可。如果盆栽種植,需要選用小花盆;使用疏鬆、透氣且肥沃的壤土;一般10天澆水一次即可;在球蘭的開花期可以施用含高磷肥料,夏天和冬天都不用施肥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遵循這幾種方法, 種子播種無難度!

很多人覺得種子播種很簡單,沒甚麼技巧可言, 不就是直接把種子撒在泥土上,淋透水,等發芽啦嗎? 當然,對於天生天養的野生植物種子,確實隨便掉進濕土都能發芽。 但有不少植物對原生環境比較依賴,在沒有合適的氣溫、濕度、 光照條件下,種子會處於半休眠狀態,見發芽率偏低, 甚至完全不發芽。這時就要使用催芽法來煥醒種子。 然而,不同品種的植物種子對環境要求也有差異, 應該選擇適當的催芽方法。 以下介紹常見的四大催芽法 破殼法 有很多種子都有堅硬的外殼包裹著, 目的是保護內裡的胚芽不被外物所傷。所以在種植時, 必須想辦法令外殼破裂,水份才能滲透入種胚中,令其膨脹發芽。 操作方法 種子破殼看似簡單,其實也很講求技巧和方法的, 如果拿捏不住力道,不是弄傷自已就是弄死種胚, 忙碌了半天一場空。 對於皮厚堅硬、油潤光滑的種子,用槌子直接擊打種子外殻, 很容易跳彈滑去,難以處理。可以先用濕抹布包裹著固定位置, 慢慢敲擊,直至聽到種皮裂開的聲音即可停止。 如果種子皮部較薄,為了避免傷及內裡的胚乳, 可以用小刀在種子頂部的位置切開一個小口,然後才播土澆水。 種子品種 需要破殼法處理的植物種子包括:菘木、櫻花、桃樹、梅子、木鱉子 、日本南瓜、紅雀豆和車厘子等。 泡水/濕紙巾催芽法 絕大部的種子都可以使用泡水/濕紙巾催芽法來促進種子發芽, 而且方便簡單,行之有效。 操作方法 將種子泡水一天,用濕紙巾把種子包裹著,然後用膠袋密封保濕, 等待發芽後即可播土。 對於一些比較細小的種子可以直接泡水至發芽, 不用濕紙巾包裹催芽。因為種子過於細小, 小芽插入紙巾中難以分離,易因強行拔出令種芽截斷死亡。 你們會否有疑問,為甚麼不直接播土、淋水呢? 要知道,種子發芽對水份的需求幾乎是100%, 而養份是由種子內裡的胚乳提供,有沒有泥土都無所謂, 有充足的水份才是關鍵。況且,種子在尚未發芽前直接播入泥土, 需要對水份進行調控,太幹或太濕也有可能影響發芽率。 種子品種 需要泡小/濕紙巾催芽法處理的植物種子包括,茄子、番茄、黃瓜、 甜瓜、南瓜、辣淑、玉米、向日葵、鳥蘿、桔梗、矮牽牛、秋葵、 葫蘆瓜、九層塔和羅勒等。 冷凍催芽法 有些植物生長在北方寒冷地區,種子繁殖亦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。 我們需要模仿植物的原生環境,經過低溫法處理種子, 令其終止休眠,快速甦醒,順利發芽生長。 操作方法 先把種子泡在溫水中1-2天,見種子...

鴨跖草科油畫婚禮吊蘭(Tradescantia)觀葉植物,種植、養護全攻略

油畫婚禮吊蘭(tradescantia)   提到吊蘭,很多人一時間想到吊竹梅,如果覺得這種植物太常見,也比較單調,可以選擇一些顔值較高的品種,例如牡丹吊蘭、金魚吊蘭、口紅吊蘭和千葉吊蘭等等。但就人氣和受歡迎程度,它們都比上油畫婚禮吊蘭(tradescantia)。近年來,隨著油畫婚禮吊蘭的大量繁殖,產量穩定上升,價格也逐漸平民化,愛花的你當然不能錯過吧! 本期,小編就介紹油畫婚禮吊蘭的種植與養護方法。 認識油畫婚禮吊蘭(Tradescantia) 油畫婚禮吊蘭(Tradescantia)是鴨蹠草科的一種垂吊形觀葉植物。它的葉片多為雙色,以粉紅作為底色,表面呈深綠色紋理,在陽光映照下亮麗耀目,深受人們喜愛。這種吊蘭不但顏值高,還很好養,可以設計成垂吊型(垂掛在半空向下生長或直立型盆栽),如果室內空間夠大,陽光可以照射進來,設計成爬牆植物也很合適。 嚴格來說,油畫婚禮吊蘭的正名是油畫婚禮紫露草,屬於鴨蹠草科毛花紫露草的變種。它有兩個同科屬的"兄弟",稱為花葉毛花紫露草和金葉毛花紫露草,但論及顔值它們遠非油畫婚禮吊蘭。久而久之,它的"身世"無人深究。 油畫婚禮吊蘭有何獨特之處 油畫婚禮吊蘭全貌 當你第一眼看到油畫婚禮吊蘭,可能被它漂亮的外表深深吸引。植物的葉面呈綠白雙色的紋理,背面深紫色,莖部藍紫色,就像幅油畫,不太真實。更甚的是,當你觸摸它的葉片時,有著塑料的質感,容易誤認為是假花。 油畫婚禮吊蘭色澤令人驚艷,在陽光映照下更加亮麗耀目,深愛普羅大眾喜愛,有不少人作為家居裝飾擺設。另外,由於植物帶有高貴浪漫的氣質,可以作為婚禮的場景佈置,因而取名“婚禮吊蘭”。 油畫婚禮吊蘭是多肉植物嗎? 油畫婚禮吊蘭莖部呈 肉質 很多人看到油畫婚禮吊蘭的莖幹呈現肉質,誤認為多肉植物。其實它與多肉植物沒有任何關係。在種植養護上也有明顯差別,絕對不能混為一談。 比如說… 多肉植物宜選用顆質土,對水肥需求量低,可以種子或分株繁殖。而油畫婚禮吊蘭通常使用疏鬆透氣的泥土,對水份和肥料需求較高,繁殖通常以截枝扦插為主,很少種子播種。 養護油畫婚禮吊蘭怎樣種植?養護難不難的? 該怎麼說?如果只是想養活它,絕對不困難。但要把它種得健健康康,色彩亮麗,需要滿足其基本環境條件,最好還是要一些種植經驗和技巧。解說如下: 選土宜疏鬆透氣 油畫婚禮吊蘭對配土有一定的要求,...

*象牙宮(Pachypodium rosulatum)到底如何澆水?遵循這"三步曲'',控水無難道!*

象牙宮( Pachypodium rosulatum) 象牙宮(Pachypodium rosulatum)是夾竹桃科棒捶樹屬稀有塊根植物一。深受塊根迷的喜愛。然而像牙宮澆水問題一直以來困擾不少花友,不是淋水太多令其水澇爛根,就是澆水太少導致塊莖幹枯。本文小編提出的"澆水三步曲",讓大家在植物澆水上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方向。 象牙宮澆水那些事 聽很多網友說,象牙宮澆水由此至終都是一大問題,不是淋水太多令其水澇爛根,就是澆水太少導致缺水幹枯,到底該怎麽辨? 以下是小編提出的"澆水三步曲",雖然不一定絕對正確,但是起到指導作用,讓大家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方向。 澆水三步曲 第一步:季節性變化 這是客觀的資訊,大家在網上也會找到得到。就是說,春夏季節是植物的生長期,而且氣候溫暖,水份蒸發較快,澆水量可以多一些,一般三,四天一次,每次淋透即可。 秋冬季節是植物的休眠期,而且相對清涼,水份蒸發較慢,澆水量可以少一些,可以二週一次,每次澆水宜少不宜多,不用淋透,需要擺放通風位置。 第二步:觀察植物長勢 雖然說,春夏季節是植物的生長期。秋冬季節是植物的休眠期。但凡事總有例外,小編見過有的象牙宮在秋冬季節過後還沒有甦醒的跡象。這時也要嚴格控水,直至植物有明顯長勢後才增加澆水量。 第三步:觀察植物狀態 養過象牙宮的朋友都知道,這類植物擁有肥大的肉質莖,主要用來儲存水份和養份,以便在極端幹旱的日子能維持生命。 所以說,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象牙宮肉質莖的狀態來確定植株是否缺水,甚麼時候該澆水。 缺水指標有以下三點: 象牙宮的肉質莖縮小。 象牙宮的肉質莖有皺縮紋理。 象牙宮植株變輕了。 總結 象牙宮澆水方法可以遵循這"三步曲''操作: [第一步]季節變化 春夏季節,植物生長期,澆水量可以多一些,約三,四天一次。 秋冬季節,植物休眠期,澆水量減少,約二週一次。 [第二步]植物長勢 植物生長旺盛,表示需水量高,澆水次數可以頻密一些。 植物生長緩慢或不太生長,則嚴格控水甚至完全停水。 [第三步]植物狀態 植物肥大的肉質莖是儲存水份和養份,見肉質莖有異常,可能是缺水現象。例如像牙宮的肉質莖縮小、有皺縮紋理或植株變輕。